经过许太清的这么一系列操作,路终于修下去了。
此时许太清已经在广源县拥有了巨大的威望,修路也是老百姓们多年的愿望。于是众志成城,广源县的百姓们只花了一年时间,就在大名山里的一条小河上,修起了一座宽石桥。宽度足够两路马车来回并行。随后又花了一年时间,把广源县各处原本破败的土路连接起来,又修整了一番。整条商路彻底被打通。
期间为了保证修路的款项,许太清隔三差五就去找杜明渊和县里的大户门催银子,这一干人等,都被他弄得苦不堪言。
好在最后路总算是修通了。这也成了杜明渊在任时最大的政绩。新商路开通之时,杜明渊亲自来剪彩。随后在上报给朝廷的奏章里说,自己到任安阳府城后,深感新修一条商路的重要性。在自己的力主和坚持之下,商路总算是修好了,自己有幸不负皇恩。
而这条新商路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。开通后没多久,客商们便源源不断地赶来。广源县彻底繁荣了起来。
这条商路给广源县带来的变化是彻底的。
首先,商路开了,商税就收上来了。交了朝廷要求的那部分,县里还能留下来很可观的一部分。于是许太清做主,减免了全县的田税。底层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。
随后,许太清在县城里专门规划出了一块地,盖起新的街道铺面。往来客商、县里的大户,纷纷在此开起了店铺。许太清以经商许可为条件,要求县里的大户释放一部分土地和人口。大户们算了算,经商赚的利润,可比一点点土地和人口的利润要大得多。于是纷纷响应县太爷的号召,陆陆续续释放了一部分家奴和下等田。
此时许太清已经在广源县拥有了巨大的威望。许太清的命令,想来是不会有错的。于是上行下效,很快全县其他大户人家,也陆续变卖了一部分下等田。光这一次,广源县里就释放了将近一万亩田地。
很多平时买不到地的普通人家,都买到了地。虽然平均每户只买到了二三亩,而且都是下等田,但是已经够普通人家养家糊口了。连薛彬都装模作样,低价卖了几十亩下等田出去。
实在是没有银钱买田置产的,也有活路。
商路一开,县里新增了好多商铺,到处都在招工招伙计。穷苦人家到铺子里去做工,至少有个生计。
薛棠也抓住这次机会,在县城和镇上各买了两个商铺。
因为有了银钱,许太清把县衙衙役们和文书们的欠俸都补上了。但是要求衙役们“黑白分开”。留在县衙里干公差的,就不能再去给赌场、妓院这类营生打掩护了。实在丢不开手的,就要脱去衙役的公服。
那些衙役们,大多都是良家出身。以前公家没有俸禄,为了吃饭,才不得已去干了那些营生。如今公家能发钱了,自然都愿意跟着许太清,从此以后吃干净公家粮。
有了俸禄的衙役们,干活儿更加卖劲儿了。每日在县城里巡逻,维护治安。县里的小偷小摸已经绝迹了。
对于妓院、赌坊这些产业,许太清没有完全禁绝的。它们滋生于人性中的恶。只要人性中还有“恶”的成分在,这类产业就不可能断绝。压的太狠,反而容易出问题。只是许太清严格限制了这些产业的规模,而且不允许他们骚扰普通百姓的生活。
把衙役们安排妥当后,许太清才开始清理县里剩下的积案。他头脑清醒,眼光锐利,判案很快。很快该判的判,该抓的抓,杀了一部分为祸乡里的人。把他们的产业再公开卖出去,于是又分散了一部分资源到普通人手中。
有空余的时间,许太清还抽空把县城翻修了一遍。毕竟现在往来的客商多了,也要讲点面子工程。原本破破烂烂的地方都被拆除了。
他还在南城专门修建了一批房子,低价租给没有房子的底层老百姓居住。街上再也没有流浪汉了,整个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许太清主政广源县前后不到四年,广源县就彻底变了模样。人人都充满了希望,干劲十足。
薛家村也从许太清的一系列政策中收益良多。
村里穷苦人家都买到了一些田地。很多年轻人趁机到镇上或者县里去做工。有些聪明的,甚至抓住了机会,盘下了店铺。
薛棠在“改革”是浪潮中,也发现了自己的天赋。比起种地,她更喜欢经商。于是家里的地依然租给邓大磊种。她自己则带着翠姑,开始做生意。
薛棠看准了时机,知道现在广源县商贸繁荣,但是“运力”不足。于是花高价买了几辆马车和牛车,组建了一个“运输队”,在商路上往来运货。又看准了皮毛生意,请人在大名山周围收购山货和皮毛,再转卖给往来的大客商。
薛棠一下子替代了薛时星,成为了家里赚钱的“主力军”。有一次大大咧咧地把几十两银子仍在薛时星的书桌上,拍拍胸脯豪气地说道:“哥哥,以后你只管安心的念书。不用再跑来跑去给人家念诗赚钱了,妹妹有钱。我养你!”
薛时星被薛棠弄的哭笑不得。但是,有人愿意“养”的感觉,还是蛮好的。
翠姑因为跟着薛棠做生意,也赚了不少。在家里的地位水涨船高。再也不是那个围着邓大磊转,爽朗却也温柔的庄户娘子了。高兴的时候喝几碗甜酒,也敢对着邓大磊大呼小叫了。
邓大磊偶尔来找薛时星谈心,垂头丧气,深感“夫纲不振”。
薛时星知道他其实没有那么在意这件事,家里有人赚钱他也是高兴的,而且也不是那种为了自己的面子就不让媳妇出头的人。只是一时间夫妻之间有了落差,有点失落而已。于是也装作模样地和他喝两杯小酒,安慰一下。
薛家村终于从那种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的压抑氛围中解脱了出来,恢复成了十年前温馨甜美的乡村风情。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温和又真诚的笑容。
薛时星亲眼见证了这一切。
每一次去县城,穿梭在人流中,他都仿佛来到了一个新世界。一个充满了活力,充满希望的新世界
此时,他才真正明白了读书科举的意义。
薛时星之所以会走上读书科举的道路,最早是因为薛跃的期望。后来是因为家里的变故。再后来,是因为认识了许太清,知道了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他想学习更多的知识,想要了解更大的天地。
现在,他终于深刻的明白了,做一个好官,能给百姓带来多大的福祉。
这才是读书科举做官,真正的意义。
薛时星觉得自己真正树立了真正的理想。
他要做官,做一个好官,做一个为百姓造福的好官。
当然,官位上最好比许太清高上一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