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书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书吧 > 长夏未央[二/战] > 第72章 父母来信

第72章 父母来信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嘉妮:

展信悦。

妈妈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这封信,也不知道如果最后能收到,它需要怎样艰难的辗转,但我还是写了。但我还是能想象到你的小脸上的惊讶。至于其中缘由,无他,妈妈抑制不住成疾的思念,养儿一百岁,长忧九十九。

我和你父亲从你的杰娜姨妈那里得知,你居然成为了一名记者,这些年来已经走遍了大半个欧洲。在刚得知这个消息时,我不知是喜是忧。你真的像极了妈妈,倔强又要强,送你回德/国的本意是希望你在杰娜姨妈的照顾下无忧无虑的生活,没想到你还是选择了一条动荡的道路。

我愁苦于你充满艰险的前路,亦欢欣于你破茧成蝶的成长。当今世界并不太平,我总担心你被我和你父亲保护得太好,不识外界险恶,以致于身陷危险的泥沼…不过,让我感到些许欣慰的是,路德和海因茨都已经成为了大小伙子,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疼你爱你。不过我听你姨妈说,你和海因茨时常斗嘴?和路德更有话聊一些?想想也是,路德受你姨父的影响,也学了不少精华,想来你们兄妹情同手足,有他陪着你,总归乡音亲切,如此甚好

由于中/德两国的交恶,还有通讯的限制和滞后,也许你对中/国的现在的情况一无所知或者只是略有耳闻,也许你会想了解关于这片故土的更多…但妈妈必须再次对你说一声抱歉,我现在无法同你叙述太多关于近些年来在中国发生的一切。我只能说,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是无法被原谅和饶恕的

你曾经在中/国的许多叔叔阿姨或以私人原因或以公事之由都已被我们伟大的元/首召回国,包括非常疼爱你的约翰·拉贝先生,就是那个时常拿着牛奶糖逗你开心的可爱伯伯。但是…嘉妮,你知道的,妈妈必须留在这里,因为我一走,你的父亲在中/国可能就真的说得上是孤身一人了。

直到现在,我和你父亲已经缺席你的生命将近4年了,错过了你许多重要的时刻,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怨恨过爸爸妈妈。但请相信,你始终是我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,我还记得你还只是一个小不点时候的牙牙学语,蹒跚学步。每天,我都在想你长成了什么样子,是不是真的长成了我想象中的东/方美少女的模样,不知道现在像我还是更像你父亲?还是像你父亲更好些吧。不怕你笑话妈妈,我对你父亲的感情说是一见钟情并不为过。中/国人讲究缘分,当年你父亲作为中/国政府的公派到德国学习的留学生,我陪同你的杰娜姨妈去看望当时还未同她成婚的菲利诺斯先生,也就是你后来的姨父。在他身边那么多挺拔帅气的朋友里,我一眼就看中了你父亲,一个长身玉立的翩翩君子。后来我知道,他是柏林军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。要知道这在当时的西方并不容易,我就更对他痴心不已。1920年,我随你父亲来到了中/国,来到了他土生土长的美丽家乡

你是在1922年出生的。每每忆及此,我依旧会沉浸在当时初为人母时听到的第一声‘妈妈’的喜悦。转眼,就已经在40年度过了你18岁的生日,我们由衷的为你感到高兴。我听杰娜姨妈说,你演奏小提琴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。即使我未能亲眼看到,我依旧能想象到那能迷倒许多小伙子动情演奏,我不知道你未来会和哪家的小伙执手,一起步入那神圣的教堂,但请你一定要来信让我和你父亲知晓,如果担心我们无法收到,至少也要第一时间告诉你在德国的至亲们,由他们把关,我们也能放下大半个心

雁去草枯,春去秋来,时光匆匆,一晃而过。听说我们的祖国和那个拥有着辽辽国土的苏/联开/战了,海因茨参与其中。听杰娜姨妈说因为此行凶险,这才允许部队军官告知家属。我衷心希望他在那个天寒地冻的地方照顾好自己,也希望这场所谓的对布/尔什/维/克的‘圣战’尽快结束,战争,已经si了太多人了。而你,离开了他们的保护,势必有要面对艰险的时刻。我真诚的希望这些年我做的一切能化作恩泽,继续护你余生无忧,平安喜乐,永远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。

永远爱你,在中国为你祈祷的母亲

索菲·威森

————

小栀:

见字如晤,展信舒颜。

盛夏光年,草木青葱。绿云冉冉,白絮霏霏。在我们的家乡,美丽的成都,栀子花如期开满了漫山遍野。

如果在以前,我自然是倍感欢喜的,但现如今,山河破碎,时局动荡。对此,为父已无暇顾及,

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少陵野老的慨叹在眼下的时局得到了具象化。国破之叹,思家之忧,此句尤甚。

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,父亲在外事国,有时无暇顾及你们母女,在听到你用德语叫的第一声‘爸爸’时,我猛然惊醒——对于你的中文启蒙,为父似乎有些欠缺了。以至于你后来开始学中文时,不时有的抵触情绪,我都无限的包容你。

你虽阔别故土多年,但我相信你能理解我们先人的切身之痛,更希望永远铭记你身上流淌的古老的华夏xue脉,否则就如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,茫然四望,不知所归。

至于其他的叮嘱及生活琐碎之事,我相信你母亲都已经使你知悉,我就无需一一赘述了

按时吃饭,天寒加衣,仅此寥寥数语,切记珍重。

那么就此搁笔了,望日后昭昭如愿,岁岁安澜

父亲

郁元澍

如索菲·威森所希望的那样,这封写满了爱意和思念信件漂洋过海,几经周折,信封已经有了些许褶皱,最终还是到了女儿的手里。不多时,冰凉的泪已浸湿了大半张信纸,她的父母在中国都好好的,他们都还挂念着自己。而那位约翰·拉贝先生,中国人的辛德勒,不再是冰冷的只存在史书上,纪录片里历史人物,是他把自己送回了德国,他在欧洲大陆上与自己呼吸着同一片空气,沐浴着同一片阳光…

“我会去看您的…”郁栀听说过历史上这位伟人不得善终的结局,“在战后,您会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德国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