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书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书吧 > 红楼梦全真续本 > 第24章 痴颦儿忍痛嫁北王 傻宝玉惊闻离恨事

第24章 痴颦儿忍痛嫁北王 傻宝玉惊闻离恨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却说紫鹃见黛玉昏睡过去,面色惨白如纸,气息微弱,心中一紧,竟误以为她灵魂已然出窍。悲恸之下,紫鹃强忍着泪水,开始为黛玉整理衣物,手微微颤抖着,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无尽的哀伤。

谁料,就在这时,黛玉悠悠转醒,先是几声剧烈咳嗽,恰似寒鸦啼鸣,在寂静屋内显得格外惊心。紧接着,她拼尽全身力气,声嘶力竭地喊着:“错了!错了!错错错!”那喊声,带着无尽的悲戚与惊惶。

紫鹃闻声,心猛地一揪,忙不迭地奔到她身边,声音轻柔且饱含关切,仿若春日微风:“姑娘,您需要喝点水吗?”黛玉微微点头,动作轻缓虚弱,恰似风中残烛,随时可能熄灭。

雪雁见状,哪敢耽搁,急忙倒了半碗滚烫的白开水。紫鹃接过水,小心翼翼地吹了又吹,才缓缓送到黛玉嘴边。黛玉喝完水,又咳嗽了一声,紫鹃赶忙再次询问:“姑娘,还喝水吗?”黛玉再次微微点头。紫鹃便爬上炕去,端着水细细试了试温度,确保不烫后,才轻轻送到黛玉嘴边,而后温柔地扶着她的头,让她喝了一小口。当紫鹃准备拿走碗时,黛玉虚弱地表示还想再喝一口,紫鹃便稳稳托着碗不动。黛玉又喝了一口,摇了摇头,示意不想再喝了,喘了一口气后,便缓缓躺下休息。

虽说黛玉身体病弱不堪,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她吹倒,但她心智却仍旧清醒。她回想起梦中贾宝玉对她说的那些话:“我就是个‘多愁多病身’,你就是那‘倾国倾城貌’。你若病死了,我变个大王八去驮碑,等你明儿做了‘一品夫人’病老归西的时候,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。”思及此,黛玉心中一惊,仿若被一道惊雷击中。她意识到,自己或许将会嫁给北静王,成为那“一品夫人”,而宝玉,日后恐怕真的只是为她驮碑守灵之人。再者,她又想到宝玉真名贾瑛,这岂不是暗示他是假的神瑛侍者?

那首在她脑海中不断回荡的《红楼梦》曲子,此刻也如警钟般再次响起,在她心间反复撞击。那旋律,似在提醒着她,她与宝玉的爱情,不过是镜花水月,终究会化为泡影。随着这些疑团逐渐解开,黛玉心中豁然开朗,竟不再有寻死的念头。她虽依旧虚弱无力,身体似被抽去了筋骨,但已能勉强回应别人的一两句问话了。

紫鹃见黛玉醒来,满心欢喜。在为黛玉整理衣物时,她打开了一个黛玉平日里极为珍视、保管妥当的箱子。没想到,这一打开,竟有意外发现——一个精致的鎏金盒子静静躺在箱底。紫鹃好奇地打开盒子,只见里面藏着一条红玉带,仔细一看,玉块上竟刻有字迹 。

紫鹃满心好奇,忙凑近细瞧,那玉块上字迹因岁月摩挲,虽有些模糊不清,却仍能辨出是“绛珠前缘,情定三生”。她见状,心中猛地一惊,忙双手捧着玉带,急步到黛玉面前,说道:“姑娘,您快瞧瞧这是何物?”

黛玉本就病容憔悴,面色白得像纸一般,毫无血色。可瞧见那玉带的瞬间,眼眸陡然一亮,恰似寒夜之中骤然燃起的两簇火苗。她颤抖着伸出手,那双手瘦骨嶙峋,好似枯枝,轻轻摩挲着玉带。往昔在太虚幻境的种种记忆,如汹涌潮水般滚滚而来。她忆起曾与神瑛侍者有过三生之约,而这玉带,正是当年的信物。刹那间,她恍然大悟,心中却一阵刺痛,原来宝玉并非自己命中注定的良人,真正的神瑛侍者另有其人。

正当黛玉陷入沉思之际,窗外骤然传来一阵喧闹之声。原来是北静王派来送聘礼的队伍到了,贾府上下顿时忙作一团。王熙凤脚步匆匆,快步走进潇湘馆,脸上虽挂着笑意,可眼中神色复杂难辨,说道:“林姑娘,北静王的聘礼到了,那可真是丰厚得很,足见王爷对姑娘的看重。”

黛玉神色平静,语气淡淡:“凤姐姐,我已知晓了。只是我如今病体沉重,恐怕难以承受王爷这般盛情。”王熙凤赶忙劝道:“姑娘可别这么说,这可是天大的喜事。北静王才高权重,又是一表人才,姑娘嫁过去,往后必定衣食无忧。”

说来也奇,经过一段时日的精心治疗,黛玉的病情竟明显好转。这多亏了北静王送来的名贵药品,像那“香橼大药丸”和“大力补心丹”等。除按时服用这些药,黛玉还依着医嘱,将十二颗“子珠”磨成粉末,每日服用一颗。最后,连那颗珍贵无比的母珠,也碾碎服下。果然,黛玉的精神状态大为改善,心情也愉悦起来,病情竟神奇般地消失了。

为确保黛玉能得到及时诊治,北静王特意安排王太医每隔几天便来为她瞧病。不到半月,黛玉的身体状况显著好转,已然能够下床走动。虽说还有些虚弱,但早已没了先前病重时的模样。这无疑给了黛玉极大的鼓舞,也让她对未来生出几分信心。

然而,紧接着便传来消息,贾府已然接受了北静王的聘礼,且定下了婚期。黛玉将会在北静王春狩之前过门,成为他的侧妃。面对这残酷的事实,黛玉只觉心如刀割。她曾无数次在梦中与宝玉携手共度一生,可如今,所有梦想都已破灭。

贾府里,李纨、凤姐、王夫人、薛姨娘等人纷纷登门,劝说黛玉。黛玉起初坚决不答应,可凤姐说这是为救宝玉。当初答应嫁给北静王,才能要回那通灵宝玉。周姨娘、平儿等人也在一旁帮忙劝说,加之北静王已然求皇上为此事下旨赐婚,事已至此,再无转圜的余地,否则贾府必将面临灭顶之灾。

在这令人痛心疾首的时刻,黛玉只觉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无助。她曾以为能与宝玉相伴一生,可如今,却不得不做出这艰难无比的决定。她泪水止不住地流,内心的悲伤难以用言语形容。然而,她深知自己不能让贾府陷入更大的困境,为了家族的利益,她必须牺牲自己的幸福。

在众人的劝慰之下,黛玉渐渐接受了这残酷的现实。她明白,这是她唯一能为宝玉做的事,也是她对贾府应尽的责任。尽管心中痛苦万分,满是不舍,但她还是决定勇敢面对,迎接新的开始。无奈之下,黛玉大哭一场后,默默点头,答应了这门婚配。

婚礼前夕,黛玉独自坐在房间里,往昔与宝玉在一起的日子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浮现。那些甜蜜的回忆,让她泪如雨下。她想起他们初次相遇时,宝玉那温柔的眼神;想起他们一同赏花、游玩、读书、作诗的快乐时光;想起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难忘瞬间 。

那日月色蒙蒙,透过云层,映照在京城的繁华之上。夜幕下的北静王府和贾府,灯火通明,欢天喜地。北静王的娶亲队伍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,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荣国府前。他们的到来引起了一阵骚动,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,来到街头观看这场盛大的婚礼。贾府门前的喜庆气氛弥漫开来,人们欢声笑语,祝福着新婚夫妇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。

锣鼓的声音此起彼伏,鞭炮声震耳欲聋。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,让人感到既激动又兴奋。

按照宫里的规矩,北静王的娶亲队伍用十二对提灯来照亮前方的道路。这些提灯都精心制作,上面绘有吉祥的凤凰、龙、花朵和云彩。它们在夜空中摇曳,如同繁星点点。

在队伍的最前方,一辆由八名轿夫抬着的华丽轿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这辆轿子是今天新娘林黛玉的专用轿。轿子四周被红色丝绸装饰得鲜艳庄重,四个角上挂着金色的铃铛。每当轿子移动时,铃铛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。

在这辆华丽的轿子里,将端坐着今天的新娘——林黛玉。她身穿一袭热烈而鲜艳的红色嫁衣,头戴金光闪闪的凤冠,那是皇家的标志,也是她身份的证明,尽管她的脸上略显僵硬,但那幸福的笑容却无法掩饰,那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。她的手中紧紧握着那块刻有“绛珠前缘,情定三生”的玉带,心中五味杂陈。往昔的种种如幻灯片一般在她脑海中不断闪过,与宝玉的点点滴滴似是一场美好的梦境,如今却要渐渐远去。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,她虽心怀忐忑,却也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。

轿子缓缓前行,一路上吹吹打打,热闹非凡。北静王水溶身着华丽的王府服饰,骑在高头大马上,英姿飒爽,气宇轩昂。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,心中对即将迎娶的林黛玉充满了期待和怜惜。他深知林黛玉的才情和美貌,更敬佩她的坚韧和独立,决心在婚后给予她无尽的宠爱和关怀,让她忘却过去的伤痛,重新找回生活的快乐。

终于,轿子停在了北静王府的大门前。水溶亲自下马,走到轿子前,轻轻掀起轿帘,温柔地看着林黛玉,眼中满是爱意和深情。他伸出手,轻轻地握住林黛玉的手,将她扶出轿子。林黛玉微微抬头,看着眼前这位英俊潇洒、风度翩翩的王爷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安心。她缓缓地将手递给水溶,在众人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,与水溶一起走进了王府的大门。

王府内张灯结彩,布置得美轮美奂。大厅里摆满了丰盛的酒席,宾客们欢声笑语,举杯庆祝。水溶和林黛玉在众人的簇拥下,来到了大厅的中央,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。他们在司仪的主持下,拜天地、拜高堂、夫妻对拜,礼成后,两人被送入了洞房。

洞房内红烛高照,一片温馨浪漫的景象。林黛玉坐在床边,心中感慨万千。水溶轻轻地走到她身边,坐下,握住她的手,温柔地说:“林姑娘,从今往后,你就是我的妻子,我会一生一世守护你,疼爱你,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。”林黛玉听了,眼中闪过一丝感动,微微点头,轻声说:“多谢王爷厚爱,妾身定当尽心尽力,侍奉王爷。”水溶微微一笑,将她拥入怀中,两人相拥而坐,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和甜蜜。

然而,在贾府的另一个角落里,贾宝玉独自坐在窗前,望着窗外的明月,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。他想起了与林黛玉的种种过往,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已成为回忆,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。他知道,自己已经失去了林黛玉,永远地失去了她。他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,打湿了衣衫。他默默地祈祷着,希望林黛玉在北静王府能够幸福快乐,哪怕这份幸福不是自己给予的。

与此同时,薛宝钗坐在自己的房间里,手中拿着针线,却无心刺绣。她的心中也充满了复杂的情感,既为林黛玉的离去感到惋惜,又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。她知道,自己与贾宝玉的婚姻虽然是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,但却缺少了那份真正的爱情。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,只能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。

且说那洞房花烛夜,红烛摇曳,光影在雕花的窗棂上跳跃,映照着满室的喜庆。黛玉端坐在床边,身姿如柳,满心期许又略带羞涩地等待着北静王来揭开她的盖头。那盖头下的面容,虽因等待而略显疲惫,却依旧难掩倾城之色。

然而,时间悄然流逝,窗外的更漏滴答作响,早已过了子时,屋内却仍不见北静王的身影。黛玉只觉眼皮愈发沉重,困意如潮水般涌来,无奈之下,她只得自行起身,缓缓褪去华服,动作轻柔,生怕弄出一丝声响打破这寂静。她换上了家常的寝衣,轻移莲步,缓缓躺上那张铺着龙凤锦被的雕花大床。

躺在床榻之上,黛玉心中的忐忑却愈发浓烈,眼睛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,耳朵捕捉着每一丝细微的声响。终于,到了丑时,房门“吱呀”一声被轻轻推开,北静王蹑手蹑脚地走进来,好似生怕惊扰了这屋内的宁静。他小心翼翼地上了床,动作轻缓得仿如粉蝶扑花般轻柔,又如蜻蜓点水般迅速,而后很快便沉沉睡去。

黛玉,这个未经人事的少女,面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,只觉如遭雷击,满心皆是震惊。她缓缓地轻轻侧过头,目光落在已然安静入睡的北静王身上,借着微弱的烛光,瞧着他那俊朗却又陌生的面容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叹息。往昔对未来夫妻生活的种种遐想,在此刻瞬间破碎。她暗自思忖:“他外表看着这般清新脱俗,行事却如此令人费解,真真是个银样镴枪头的人啊!”

念及此,黛玉只觉心中悲戚难抑,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,一颗一颗,顺着她那白皙的脸颊滑落,很快便湿润了身下的床单。尽管黛玉内心满是惊讶与无奈,可她生性聪慧坚韧,深知木已成舟,事情已然发生,再无更改的可能。于是,她强忍着心中的酸涩,暗暗告诫自己,要接受这既定的事实,往后只能顺其自然地面对这全新的生活。

那个夜晚,黛玉在泪水与惊愕的交织中,心潮翻涌,思绪万千,缓缓沉入那满是迷茫与未知的梦境之中。她不知,待明日醒来,等待自己的又会是怎样一番莫测的光景 。

在梦中,黛玉只觉周身云雾缭绕,仿若穿越了无尽的时空,竟回到了她的来处——太虚幻境。只是这归途,却并非一帆风顺。行至半途,她遇见了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。二人并肩而行,一路谈论着一段发生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神秘故事,世人皆称其为“风流公案” 。

渺渺真人率先开口讲述:“据传说所言,神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