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钗见贾雨村目光灼灼,直直地盯着自己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。她虽出身名门望族,可自幼丧父,家中诸多事务大多由母亲和哥哥操持打理。平日里,她深居简出,只在那深闺之中潜心读书写字,鲜少有机会与外人接触交流。此次贾雨村的突然来访,竟让她的心中莫名地涌起一丝欢喜。贾雨村谈吐风雅,言语间尽显学识渊博,与她交谈起来,二人在诸多话题上颇为投契,你来我往,相谈甚欢。
宝钗荡罢秋千,见贾雨村仍站在一旁,脸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,她急忙起身,仪态端庄地行礼,轻声问道:“贾老爷,您怎的突然来了此处?”贾雨村见她行礼,忙不迭地拱手还礼,脸上堆满笑容,说道:“我奉忠顺王之命前来寻蒋公子,不想却惊扰了宝姑娘的雅兴,实在是罪过罪过。”宝钗微微一笑,语气轻柔地说道:“无妨,我正觉烦闷无聊,恰好贾老爷来此,能陪我说说闲话,倒也是一桩趣事。”
二人说罢,便在院中石凳上缓缓坐下。此时,紫檀堡的丫鬟手脚麻利地奉上香茗,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贾雨村见状,忙起身向前,恭敬地施礼道:“今日能与宝姑娘在此相遇,实乃莫大的缘分。不知宝姑娘因何到此,所为何事?”薛宝钗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,说道:“今日袭人嫂子邀我来紫檀堡玩耍叙旧,刚好嫂子有事,叫莺儿丫头去拿礼品,我独自一人,实在闲得无聊,便来荡荡秋千打发时间罢了。倒是贾大人,今日公务如此繁忙,怎会有空光临此地呢?”
贾雨村听闻此言,仿佛找到了倾诉的出口,当下便大吐苦水,言说自己平日里政务缠身,忙得不可开交,难得有这般闲暇时光。恰逢忠顺王有紧急命令下达,这才前来紫檀堡找寻蒋玉菡,顺便也能在这雅致之地游玩一番,放松放松连日来紧绷的身心。薛宝钗静静地听完,微微点头,说道:“原来如此。贾大人请随我来,我这便带你去见蒋公子。”言罢,她款步起身,领着贾雨村穿过庭院,朝着内室走去。
贾雨村见宝钗对自己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排斥之意,心中不禁大喜过望。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,趁机说道:“宝姑娘,你这般才貌双全,又性情温柔,贤良淑德,实乃世间罕有的佳人。我虽年长你许多,但自从见你第一眼起,便深深为你倾心。不知宝姑娘可愿……”宝钗听到此处,心中猛地一惊,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,忙出声打断贾雨村的话,说道:“贾老爷,您这是何意?您身为达官贵人,而我寡居多年,名节为重,怎可谈及此等事情,还望贾老爷莫要再提。”贾雨村见宝钗面露难色,心中虽有些失落,但仍未就此放弃。他强挤出一丝笑容,说道:“宝姑娘,我深知此事过于唐突,冒犯之处,还望姑娘海涵。但我对姑娘的仰慕之情,绝无半分虚假。我并非世俗之人,只盼姑娘能再入荣国府闲居,如此一来,咱们便能时常谈天论地,共赏风月,怡情养性。我虽没有万贯家财,但也略有薄产,若能有幸得到宝姑娘的垂青,我必定会对你百般呵护,让你衣食无忧,尽享荣华富贵。”
贾雨村自紫檀堡离去后,一颗心仿若被乱麻紧紧缠绕,薛宝钗的音容笑貌,始终在他脑海中徘徊不去。回到府邸,他整日神思恍惚,恰似丢了魂魄一般。处理公务之时,也常常出错,平日里下笔如有神,如今却屡屡纰漏,下属们见他这般异常模样,虽满心疑惑,却因畏惧他的威严,无人敢上前询问半句。
再说宝钗这边,回到荣禧府后,贾雨村那一番情意绵绵的话语,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,令她心绪久久无法安宁。她自幼深受礼教熏陶,向来恪守妇道,可长久的寡居生活,本就孤寂清冷,贾雨村的出现,恰似一阵新风,带来了别样的谈吐见识,在她心底悄然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。每至夜晚,她独卧于榻,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眼前时而浮现出贾雨村殷勤备至的模样,时而又忆起往昔与宝玉共度的美好时光,那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,让她的内心愈发纠结。
几日后,贾雨村终究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思,寻思着要向宝钗表达心意,又怕太过直白唐突佳人。一番思索后,他以答谢当日宝钗引路为由,精心挑选了诸多珍稀古玩,皆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,还配上了上等绸缎,每一匹都色泽鲜亮、质地精良。他命人将这些礼物送往荣禧府。当下人恭恭敬敬地将礼物呈到宝钗面前时,她望着满桌的珍贵物件,心中顿时慌乱起来。她冰雪聪明,又怎会不知贾雨村此举背后的深意,可一时之间,却又不知该如何应对这般突如其来的示好。思忖良久,她觉得贸然退回,恐伤了贾雨村颜面,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便决定暂且收下,想着日后再寻合适的时机归还。
与此同时,忠顺王那边对蒋玉菡入宫之事催促得愈发紧迫,如同在弦之箭,刻不容缓。蒋玉菡心中满是忧虑,一方面,入宫侍奉圣上,责任重大,压力如山,稍有不慎,便可能招来灾祸;另一方面,他又担心自己离开后,紫檀堡里大小事务无人打理,诸多事宜恐陷入混乱。思来想去,他忽然想到了宝钗,深知她心思缜密、处事周全。于是,他恳请袭人出面,邀请宝钗在自己入宫期间帮忙照看紫檀堡。宝钗念及与袭人的深厚情谊,且自己也想借此机会出门散散心,舒缓一下内心的烦闷,便欣然答应了下来。
贾雨村得知宝钗又去了紫檀堡,心中暗自欢喜,只觉这是上天赐予的绝佳机会。他立刻再次以处理事务为由,匆匆前往紫檀堡。见到宝钗后,他的殷勤更胜从前,不仅主动帮着宝钗处理堡中的琐碎事务,无论是账目整理,还是下人调度,都安排得井井有条;还与她一同吟诗作对,在诗词的世界里畅谈人生感悟,探讨经史子集,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乐趣。二人相处的时间日益增多,感情也在这不经意间,如春日里的藤蔓,悄然生长、缠绕。
一日夜晚,月色如水,轻柔地洒在紫檀堡的花园中,为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纱,如梦如幻。贾雨村与宝钗在花园中悠然散步,四周静谧无声,唯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。这般美好的氛围,让贾雨村鼓起了勇气,他停下脚步,深情地望着宝钗,缓缓说道:“宝姑娘,自那日初见你,我的心便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湖面,再难平静。这些日子与你相处,我愈发笃定,你就是我余生渴望相伴之人。你若应允,我定会倾尽所有,为你打造一个安稳无忧的未来。”宝钗听了这番深情告白,心中五味杂陈,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她微微低下头,声音轻柔却又带着一丝犹豫:“贾老爷,此事太过突然,如此大事,还容我再好好想想。”
然而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贾雨村与宝钗在紫檀堡的频繁接触,还是引起了旁人的注意。荣禧府里的下人们,本就爱捕风捉影,热衷于私下议论。这般不同寻常的频繁往来,自然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。一时间,各种流言蜚语如野火般在府中迅速蔓延开来,从后厨忙碌的帮佣,到前院值守的小厮,从洒扫庭院的丫鬟,到掌管事务的管家,无人不在私下窃窃私语。
这股流言的风声,很快便传进了李纨的耳中。李纨一生恪守礼教,始终秉持着女子名节重于泰山的观念。听闻此事后,她的心中顿时警觉起来,只觉此事极为不妥。她深知宝钗的为人,本是端庄贤淑,如同那盛开在寒冬的梅花,高洁而淡雅,如今却陷入这般容易惹人非议的境地,实在让她忧心忡忡。
于是,李纨特意寻了个宝钗独处的时机,神色凝重地来到她面前。李纨轻轻拉过宝钗的手,语重心长地劝道:“宝姑娘,你我同为女子,深知这世间对咱们女子的规矩何等严苛,名节二字,犹如千斤重担,重如泰山。贾雨村虽说手握权势,身份显赫,可你与他这般频繁往来,难免会被那些好事之徒添油加醋,说三道四,落下不好的话柄。一旦这些流言传扬出去,对你的名声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害,往后的日子可就难了。还望你能慎重思量啊。”
宝钗听了李纨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,缓缓低垂着头,心中恰似打翻了五味瓶,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,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,搅得她心烦意乱。她又何尝不知李纨所言句句在理,皆是为她着想。可那些与贾雨村相处的时光,他的才情横溢、谈吐不凡,早已在她心中种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愫。一边是心底渐渐泛起、日益浓烈的爱慕之意,一边是如沉重枷锁般的世俗眼光与严苛礼教束缚,她只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两难的困境,内心的挣扎让她眉头紧锁,久久无法释怀,脸上满是纠结之色。
恰在宝钗为此事纠结万分、举棋不定之时,宫中忽然传来喜讯。圣上在观赏了蒋玉菡的才艺表演后,不禁龙颜大悦。蒋玉菡凭借精湛绝伦的技艺,赢得了圣上的高度赞赏。圣上不仅当场赏赐了诸多奇珍异宝、丰厚财物,那些宝物个个价值连城,令人惊叹;还格外开恩,允许他提前返回紫檀堡。
蒋玉菡满心欢喜地回到紫檀堡,凭借着敏锐的感知,很快便察觉到了贾雨村与宝钗之间那股微妙的氛围。他对贾雨村的为人有所了解,深知其功利心重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心思复杂难测。看着单纯善良的宝钗,蒋玉菡不禁为她深深担忧起来,生怕她遭受伤害,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
于是,蒋玉菡寻了个合适的机会,私下约见贾雨村。见面后,他神色严肃,目光如炬,直直地直视着贾雨村的眼睛,郑重其事地说道:“贾大人,宝钗姑娘出身名门望族,是清清白白、知书达理的良家女子。您与她交往,我本不便多言,但还望您莫要做出任何伤害她的事情。倘若您当真是真心实意地对待她,就理应遵循礼数,明媒正娶,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,让她免受流言蜚语的伤害。”
贾雨村听了蒋玉菡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语,心中虽有些不痛快,觉得他多管闲事,干涉自己的私事,但冷静下来细细一想,又不得不承认蒋玉菡所言合情合理,句句在理。思索再三,他决定遵从蒋玉菡的建议,正式到荣禧府提亲。
贾雨村开始精心筹备提亲之事,他不惜花费重金,命人四处搜罗珍稀的古玩字画,每一幅画作都出自名家之手,笔触细腻,意境深远;每一件古玩都年代久远,价值连城。又挑选了上等的金银珠宝,那些珠宝璀璨夺目,熠熠生辉,令人眼花缭乱。还配上了绫罗绸缎,每一匹绸缎都质地柔软,色泽鲜艳,美轮美奂,将聘礼准备得极为丰厚,彰显出他的诚意与决心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他带着能说会道、经验丰富的媒婆,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荣禧府。
贾琏得知贾雨村前来提亲,又见那堆积如山、价值不菲的聘礼,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。贾府早已今非昔比,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往云烟,如今家族日渐式微,风雨飘摇。而眼前的贾雨村,手握权势,位高权重,若宝钗能嫁入他家,或许能为贾家寻得新的依靠,给家族带来转机,让贾府重现生机。可他又深知宝钗的性子,心思细腻,情感丰富,担心她心中不愿,毕竟这婚姻大事,关乎一生的幸福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转瞬之间又过去了好些时日。贾雨村一心想着要娶宝钗为妻,反复思量之后,便毕恭毕敬、郑重其事地来到忠顺王府,向忠顺王禀明此事。他将自己与宝钗相识相知的前因后果,从最初在紫檀堡的偶然相遇,到后来相处之中对宝钗才情品性的倾慕之意,毫无保留、一五一十地详述了一遍。忠顺王平日里对贾雨村颇为赏识看重,此时又见他言辞恳切,眼中满是深情,一副情真意切的模样,便微微点头,应允了此事。
得了忠顺王的许可,贾雨村只觉满心欢悦,恰似久旱逢甘霖,当即差遣下人依照那繁琐细密的礼数,紧锣密鼓地筹备起这桩婚事来。他打发人在金陵城中四处寻觅有名的媒婆,经过一番精挑细选,最终选定了一位伶牙俐齿、能说会道且经验老到的。而后,又精心择了个黄道吉日,带着极为丰厚的聘礼,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薛府提亲。那聘礼之中,有稀世罕见的古玩字画,皆是名家亲手所绘、所书,笔触间尽显精妙,意蕴深远;温润剔透的美玉,雕工精巧绝伦,件件都栩栩如生;还有那色泽绚丽的上等绫罗绸缎,质地轻柔丝滑,一眼望去,光彩夺目。
大婚当日,老天爷也来凑趣,天空晴朗无云,日光柔和地倾洒在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给整座城池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纱。迎亲的花轿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金陵薛府的门前。此时的宝钗,身披那鲜艳的红盖头,在一众喜娘的悉心搀扶下,迈着轻盈的莲步,缓缓登上了花轿。随着轿帘“唰”的一声落下,宝钗独坐在轿内,周遭瞬间安静下来,只留下她一人满心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。
坐在花轿之中,宝钗听着外面热闹非凡的锣鼓声、此起彼伏的欢笑声,心中却被迷茫与不安填满。她暗自思忖,自己这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?往后与贾雨村一同度过的日子,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光景?前路一片未知,恰似那浓重的迷雾弥漫开来,将她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全都笼罩其中,令她的内心忐忑不已,双手也不自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