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书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书吧 > 红楼梦全真续本 > 第28章 黛玉泪枯仙籍得返 宝玉悟彻太虚重归

第28章 黛玉泪枯仙籍得返 宝玉悟彻太虚重归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话说时光恰似东流逝水,一去不返。林黛玉困于那深深宫闱之中,仿若孤舟泛于茫茫沧海,历经四季更迭,心中满是孤寂凄凉。

她本出身名门,才情卓绝,却偏被命运拨弄,错将深情付与贾宝玉,落得个情深缘浅的结局。幸而得仙人点化,从那情劫之中解脱出来,却又成了北静王府的王妃。

北静王为人忠勇,心怀慈悲。于黛玉而言,既是她的救赎之人,却也带来新的情感纠葛。后来,黛玉惊悉北静王竟是前世的神瑛侍者,方知自己下凡原是为了偿还恩情。

谁料,北静王随皇上狩猎之际,失足坠落悬崖,葬身虎口。噩耗传来,黛玉痛彻心扉。皇上念他功勋卓著,追封其为亲王,准其配享太庙,可这又怎能填补她心中的空缺。

此后,黛玉于深宫之中,守着那份深情与未竟遗志,坚强度日。她品性高洁,如莲出淤泥而不染,亦不忘贾府养育之恩,多次暗中相助。

一日,金殿之上,皇上夸赞北静王妃林氏品行高洁,对国家和家族皆有大功,特封她为慈懿文太妃,赐居慈宁宫颐养天年。黛玉接过圣旨,感激涕零。

到了壬午年除夕,黛玉已是九十高龄,重病卧床。她向紫鹃忆起幼时癞头和尚所言,若不修行,疾病难愈。紫鹃劝慰她,说她一生坚韧,备受众人敬重。

临终之时,慈宁宫内一片静谧哀伤。黛玉面容安详,眼中似有光芒闪烁,似是望见那充满爱与和平的彼岸。紫鹃紧握着她的手,泪如雨下。黛玉眼角滑落一滴泪珠,随后,面带微笑,溘然长逝。

紫鹃轻轻拭去黛玉眼角的泪水,在她额头上落下一吻,而后与她紧紧相依,闭眼离世。她俩这份情谊,早已超越生死,实在令人动容。

且说那日清晨,慈宁宫内庄严肃穆。晨光透过雕花窗棂,洒下斑驳光影,给这古旧宫殿添了几分暖融与生机。宫娥彩女们身着齐整宫装,在各殿宇间忙碌穿梭,预备着即将到来的接旨大典。

忽闻一阵清脆钟鸣,刹那间,四下俱寂,众人皆停下手中活计,屏气凝神。只见一位内侍总管,身着黄袍,手持金册,稳步迈入正殿,面色凝重。

“太后娘娘,皇上旨意到!”那总管高声宣唱,声音洪亮,在空旷大殿中久久回荡。

太后听闻,缓缓起身,仪态端庄慈祥。她身着华丽凤袍,头戴璀璨凤冠,莲步轻移至大殿中央。身后一众宫女太监,皆垂首低眉,恭恭敬敬。

内侍总管趋前几步,双手高擎金册,跪地诵读圣旨: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
朕闻紫鹃侍女,自入宫闱,侍奉黛玉太妃,忠心耿耿,情义深重。太妃病重之际,紫鹃不离不弃,悉心照料,乃至以身殉主,其忠烈之举,感天动地,堪为皇室楷模、人间典范。朕心甚慰,特追封紫鹃为‘慈孝文嫔’,赐谥号‘贞烈’,以彰其德。望其在天之灵,尽享尊荣,流芳百世。

又念黛玉太妃,才情卓绝,品性高洁。虽红颜薄命,然其所留诗词,后世传颂。朕感其才情,念其旧恩,特于北邙山择吉地,赐以陵墓,彰显皇室哀荣。命工匠雕琢重达三百六十千两三足乌龟石墩一座,置于陵墓之上。此石墩坚固,寓意太妃德泽绵延,护其陵寝永固。

朕知紫鹃遗愿,欲与黛玉太妃同穴而眠,以续前缘。特准其愿,将慈孝文嫔紫鹃棺椁,安置于太妃陵墓之侧,使二人于另世仍能相伴,共赏北邙山之美景,岁月静好。

钦此!”

待那总管念罢“钦此”,缓缓起身,将金册呈予太后。太后接过,轻轻抚摸那光滑封面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。

接旨礼毕,太后率众向皇帝所在方向,行三跪九叩大礼,以谢皇恩 。

圣旨既下,皇室之内皆为之震动,民间亦议论纷纷。众人皆叹紫鹃之忠诚、赞黛玉之才情,复感其二人生死不渝之情谊,传为佳话。工匠们遵旨而行,不舍昼夜,于北邙山上精心构筑黛玉与紫鹃之陵墓。

此陵墓依山傍水,气势恢宏之中不失雅致之韵。黛玉陵前,那座重达三百六十千两三足之乌龟石墩,尤为引人注目。世人不知,此石墩实则乃文妙大师宝玉所化。它非但是陵寝之点缀,更是黛玉才情品德之象征。其屹立北邙山之巅,任凭风吹雨打,岿然不动,世世代代守护着慈懿文太妃之安宁,仿若一曲未了之挽歌,悠悠传唱于天地之间。

话说那贾宝玉,自红尘中历经万般磨难,心境已大不同往昔。世间诸般纷扰、情仇爱恨,皆如过眼云烟,梦幻泡影,令他心生厌倦,唯愿觅得一方净土,求得内心之宁静与超脱。时值隆冬,寒风凛冽,冷月凄清,宝玉忽生去意,决意前往五台山圣地,寻那禅意空灵之境,洗净尘垢,回归本真。

风雪初歇,天地一片银装素裹。宝玉与史湘云至二丫头那简陋之居,夜深人静,烛火摇曳,映照三人神色各异。宝玉望着湘云熟睡之态,温婉可人,心中酸楚难抑,知此行山高水远,再会无期。然其内心所求如火焚心,不容片刻迟疑。

他缓缓起身,目光在湘云身上流连,终是狠下心来,转身欲行,脚步却似有千斤之重。至门边,又回首望向那无忧睡颜,心中暗叹:“湘云,愿你此生平安喜乐,待我归来之日,再续前缘。”言罢,强忍泪珠滑落,轻轻推开房门,步入漫天风雪之中。

门外大雪纷飞,白茫茫一片真干净。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扬扬,似在为他送行。宝玉仰头望天,深吸一口冷冽之气,顿觉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。他踏着积雪,艰难前行,虽步履沉重,然心中坚定,未曾有丝毫动摇。

一路上,宝玉历经艰难险阻,时而攀山越岭,时而穿越幽谷,心中却始终波澜不惊。历经数日跋涉,终至五台山圣地之下。仰望巍峨山势,挺拔入云,山间清幽静谧,令他心旷神怡,烦恼尽消。

他步入五台山文妙寺,身着简朴僧衣,面容清癯,眼中闪烁着对修行生活之向往。挂单之后,每日诵经打坐、参禅悟道,日子虽清苦,内心却平静满足,仿若置身世外桃源。

时光匆匆,数月转瞬即逝。一日,文妙寺晨钟暮鼓之间,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宁静。数位官员手持圣旨,庄重步入寺门。为首官员行至宝玉面前,高声宣读圣旨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朕闻贾瑛才情出众,品行高洁,历经红尘试炼,心性坚韧不拔。朕心甚慰,特赐其‘文妙禅师’尊号,诏令其在五台山文妙寺修行,以佛法智慧广济苍生。望秉持佛法,广结善缘,为百姓祈福,保江山社稷安宁。钦此。”

宝玉听后,心中暖流涌动,深知此乃修行成果之认可,亦是皇上之赏识。他抬手合十,目光坚定,向官员深施一礼,谢过皇恩浩荡。自此,宝玉以“文妙禅师”之名,于寺中修行愈发虔诚,日夜不辍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宝玉终成德高望重、心怀慈悲之僧人。壬午年除夕之夜,宝玉于禅定中圆满寂灭,以宁静庄严之姿告别尘世。圆寂瞬间,寺中僧侣与信徒皆感受到法力波动,如佛光普照,温暖而祥和。众人皆知,此乃宝玉修行成果之显现,皆赞叹不已。

宝玉圆寂,寺中众人悲痛难抑,纷纷前来诵经祈福,愿他在彼岸安息,享受永恒之宁静。而宝玉修行生涯与卓越成就,成为五台山文妙寺不朽之传奇,流传于世,激励后人不断追求修行之真谛。

巧的是,宝玉圆寂之时,恰与慈懿文太妃林黛玉离世为同一时刻。这一夜,对他们而言,既是解脱,亦是重生。他们的灵魂挣脱尘世之束缚,穿越空间之界限,紧紧相依,共同奔赴那永恒之天堂,延续着太虚幻境中未了之情缘,了结前世之纠葛,共享那永恒之安宁与幸福。

文妙寺僧众对宝玉圆寂深感震撼,纷纷为其诵经超度。而宝玉与林黛玉灵魂重逢之传奇故事,更是激励无数信徒前来修行,追求内心之平静与超脱。

更为神奇者,宝玉之石魂带着生前之愿望与记忆,再度降临人间,化作一个重达三百六十千两三足之乌龟石墩,屹立于北邙山上,守护着慈懿文太妃林氏之陵墓。此石墩实现了宝玉生前以三足龟为黛玉治病之誓言,亦印证了其变成乌龟为黛玉驮碑之预言。此传说流传千古,成为佳话,让后人感慨宝玉对黛玉之深情与忠诚。乌龟石墩亦成为五台山文妙寺一道独特风景,见证着他们永恒之爱情与信仰。

话说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相约于北邙山巅,向警幻仙子交卸凡尘事务,好似为这段传奇画上了句号。警幻仙子以温柔而深邃之音,让众冤孽明了前世今生,心中执念随之消散。

未几,仙乐飘飘,由远及近。警幻仙子身着霓裳羽衣,足踏五色祥云,翩翩而至。其双眸深邃,似藏世间万象之智慧与慈悲。仙子指引宝玉、北静王、黛玉三人围坐,气氛庄重而释然。

仙子轻启朱唇,声音如凤鸣般悦耳,言道:“尔等皆乃天地灵物,因缘巧合,落入凡尘,历尽磨难。今聚于此,意在使尔等顿悟前尘,抛却执念,回归真我,继续修行,以求大道。”

宝玉闻言,微微点头,笑容中带着对过往之释怀与未来之憧憬,叹道:“吾本五彩神石,化身宝玉,于荣府大观园中享尽繁华,终觉名利皆空。唯心中之纯真与善良,乃最珍贵。今得解脱,吾必怀此初心,潜心修行,以求更高境界。”

北静王,昔日之神瑛侍者,目光深邃,遥望远方,似能穿透时空。其沉稳言道:“红尘之中,吾虽历尽风雨,却也收获诸多情感与体验。此等记忆,将成吾修行路上之宝贵财富,激励吾不断前行。今将回归,吾必携之,继续修行,不负此生。”

林黛玉,那柔弱而坚韧之绛珠仙草,轻声细语道:“吾与神瑛侍者之缘,跨越三世。每一次相聚别离,皆由天命。虽未能长相厮守,然吾无怨无悔。那段时光,令吾懂爱,亦学会放下。今愿化作清风,伴其左右,同时亦将继续修行,以求大道。”

警幻仙子听后,满意颔首,轻挥拂尘,一道柔和光芒再次笼罩三人。瞬间,其凡尘之气尽去,取而代之者,乃清新脱俗之仙韵。三人身影亦逐渐模糊,似要融入这虚幻之境。

“恭喜诸位,终得解脱,回归本源。”警幻仙子轻声说道,“愿尔等日后继续修行,以求大道。尔等传奇,将流传于世,激励后人。”言罢,三人已完全融入太虚幻境之中,唯余一片宁静祥和。

月色朦胧,银辉洒落,映照着薛宝钗、贾元春、贾探春、史湘云、妙玉、贾迎春、贾惜春、王熙凤、巧姐、李纨及秦可卿等诸芳之影,袅袅娜娜,步入那神秘庄严之太虚幻境。心中所怀,皆是红尘往事,笑泪交织,爱恨情仇,此刻却似被这柔和月光,轻轻抚平。

诸女之性,各有千秋;命运之途,亦大相径庭。或温婉若水,或泼辣干练,或聪慧绝伦,或沉静寡言。历经家族之兴衰,饱尝爱情之甘苦,于权力之争中沉沉浮浮。然今夜,似有冥冥之力,引其汇聚于此,共面那未知之未来。

太虚幻境入口,诸女相视,心绪难平。宝钗轻启朱唇,声若莺啼,却透着一股坚定:“渺渺真人所言甚是,吾亦欲借此警幻情榜,解心中之惑,为过往画一圆满句号。”

元春仪态万方,即便身在此超凡脱俗之境,犹自挂念家族亲友:“明日之行,于吾、于家人,皆为一重要之交代。”

探春机敏过人,随即接口:“三春过后诸芳尽,各自须寻各自门。吾愿与诸姊妹共探警幻情榜之秘,或可为我等指引迷津。”

湘云生性豪爽,大笑而出:“哈哈,如此盛事,怎可少我?明日子时,薄命司殿前,吾等不见不散!吾倒要瞧瞧,吾这‘云散高唐’之名,在情榜之上,能居何位!”

妙玉身为方外之人,却亦具非凡之胆识与见识,缓缓而言:“红尘虽好,终非久恋之乡。吾愿随众姊妹共探情榜之真相,为吾等薄命之人寻一解脱之道。”

迎春平日温婉怯懦,此刻目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,轻声细语:“吾亦愿随众姊妹同行,或可借此改变吾之命运。无论结果如何,吾皆愿勇敢面对。”

惜春年幼,却超乎常人之聪慧,言道:“吾虽年幼,却亦知世事无常。此行前往,吾愿以一颗纯净之心,感受那未知之境,或可领悟生命之真谛。”

熙凤精明能干,微微一笑,眸中闪过一丝狡黠:“警幻情榜,定非凡品。若能借此洞察天机,亦是幸事一件。在这红尘之中,多一分智慧,便多一分生机。”

巧姐年幼,却甚是坚定,紧紧拉着母亲之手:“母亲,吾要与您同去。吾信,情榜之上,必有吾母女之位。”

李纨作为贾珠之遗孀,素日里过着恬淡生活,此刻亦表示愿随众女同行,寻觅属于己身之答案。

秦可卿虽已仙逝,但其魂似亦在此相聚,超脱而言:“吾虽离世,然心与尔等同在。愿尔等在情榜之上寻得归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