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书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书吧 > 私奔群山后 > 第13章 阅读室(一)

第13章 阅读室(一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天气不算好,云阴沉沉地压下来,笼罩在整个中部避难所上方,颇有点风雨欲来的意思。

尽管在白天,室外听起来却比前两日安静。来到中部避难所的人少了,死去的人却变多了,电子屏上显示的幸存人数便一直在往下掉。

江之聆站在生活区门口,身后的电子音在“欢迎您”上卡了半天,他很轻地啧了声,又往外走了几步。

不远处的警戒线外站着持枪的士兵,偶尔经过的车带起一阵飞扬的尘土,他默默偏开脸,百无聊赖地盯着道路尽头。

许又今打开通讯器看了眼,说:“今天有位医生请假,阅读室那边正缺人。”

江之聆一幅没睡好的样子,觉得自己一定是前天晚上生吞胶囊把脑子吃坏了,不然怎么会真的在这个点跟许又今出门。

天色很沉,气温却丝毫不减,江之聆忍了半天没忍住:“那在这罚站半小时是图什么,找人陪你光合作用?”

许又今实在无辜,他叹了口气:“从生活区到工作区的接驳车每天班次有限,而且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准时,这是写在管理条例里的,一进中部避难所的地域就会收到信息,等等,你是不是没开通讯器?”

在相对安全、尚且能接收到信号的地方,哪怕规模不大,避难所的管理也是有相关条例的。

比如他们刚踏进中部避难所的地界,许又今的通讯器就自动接收到了避难所安全守则,简述了相关基本信息、

“没,开了。”江之聆这才想起那个很久没拿出来看的通讯器,因为几乎没使用过,以至于就算好几天没充电也没关机。

通讯器界面相当干净,这是江之聆离开中央基地前新拿的,纯粹是用于偶尔拿出来看个时间。

至于以前用的旧通讯器则被放在包的最深处,江之聆觉得今后不会有再把它拿出来的机会。

他面不改色地折叠了基地管理条例的消息,假装自己没看见。

生活区门口只有他们两个人,虽然有云挡着,不低的气温还是闷得江之聆疑似吸血鬼附身一样不太舒服,他眯了下眼睛,道:“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这么积极,报告单上不是橙色?”

“确实,”许又今配合般思考了一下,“所以我也很惊讶你能出门。”

江之聆:“……”

他原本完全没有出门的打算,这和报告单上的指标无关,在这个世道下,研究院出来的新玩意儿总是在第二天就能推翻前一天的结论,他一向不太信这些。

“不是说了吗,我活着的时间不多了,”许又今笑了笑,“当然是想多做点事,多留下点印象。”

江之聆对此不置可否。

许又今眨了下眼,在灰蒙的天色下,他的眼珠依旧是亮的,说:“不过工作区虽然整体人多了点,目前看来还算安全,我们去的那个街区又是戒备最严的,除非病毒已经进化到了无差别无接触感染,那就直接全城覆灭玩完算了,不然你带上防护口罩试试?”

江之聆移开目光,淡声道:“没必要。”

如果防护口罩就能抵御,这场灾难一年前就能结束了。

中部避难所是以一座大城市为原址建立的,从中挖空似的开辟出了一些安全区域,之外的地方则是险象环生的,很难说这些区域以外的尸体、异变者和幸存者哪个数量更多。

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资,救援队经常会离开安全区,有时会带幸存者回到生活区,有时会找到尚可开辟的新区域,和外围的东西形成一种动态循环。

又过了十分钟,江之聆才看见一辆接驳车进入视野。

接驳车在生活区门口停下,发出巨大的声响,隔着厚厚的玻璃和防护隔间,江之聆只能看清司机是个有点秃顶的中年男人。

他把通讯器塞回口袋,跨步迈上了接驳车,回头的时候却见许又今的神色有些不对劲。

车内的空间不算小,但稀奇的是这会儿只有他们两个人上车,江之聆在仪器前刷了下身份卡,低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。

大概是没看到有其他人上车,许又今坐下的时候,接驳车一刻也没停,就地出发了。

窗外电子屏的光影一闪而过。

许又今在一旁哑声开口:“接驳车相同时间的司机是固定的,他不是昨天那位。”

江之聆想到了播报通知里日渐减少的幸存者人数,很轻地皱了下眉。

“中央基地的轨道交通已经全面改成智能控制了,”江之聆说,“这里的司机居然还这么危险。”

毫无疑问,中央基地是一个近乎完善的安全地,人类科技的最顶端成果都集中在那里,与之相比,外围的人类聚居地好像落后了几十年。

最初在中部高原上选址的时候,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些人,同时被迫淘汰了一些人。

车上的电子警报适时响起。

“预计五分钟后离开生活区安全范围。”

车窗外是废弃城市荒凉的景致,平静的表面下暗涌着风波,他们途径的街道旁横陈着尚未干透的尸体,黑红的血液喷溅了半面白墙,数不清的躯体挤在一块儿,四处散落的肢体上残留着血肉模糊的创口,留下一片被啃食的痕迹。

江之聆拉上了车帘。

*

工作区的人在白天比生活区多得多。

在这里下车,江之聆才从荒芜的刻板印象中回过神来。

这一站上车的人倒是不少,路口等着的人在他们下车后便一窝蜂往上挤,刷身份卡的提示音此起彼伏。

整个街区人说不上多,但是很热闹,像是很早之前某些偏僻地方的小镇,所有人都在各自的角落忙忙碌碌,才让这里勉强能维持运行。

路上的人往往步履匆匆,很少会停下来交谈,站在街口往里望,最显眼的就是尽头一座建筑顶上的红十字标识。

许又今来了几天,看起来已经对这里轻车熟路,在江之聆一个没回神的功夫,在街口巡防的士兵已经和许又今打完了招呼。

江之聆语气微妙:“……去哪?”

许又今指了指前方红十字的方向:“阅读室。”

街道的尽头除了医院,便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书店,在灾变尚未降临前,这家书店以“休闲放松空间”作为营销噱头,室内布置了非常多供人休息的装置,因此在异变发生后,这里成了很多人报团取暖的首选。

这条街原本也是这座城市相对繁华的街区,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和异变生物的领地攻坚战后,被救援队划入了安全区域的范围内,作为中部避难所生活区的主干道。

由于中部避难所人手的缺失,医院目前不能维持正常运转,医疗条件也相当有限,有些人就会被安排进改造过的书店休息区统一看顾。

而贺传声口中的后勤工作,就是照顾这些暂时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——主要负责老人和幼童。

江之聆差点转身就走。

但是许又今站在他后面,一转身就会跟这人碰上,江之聆脸都木了。

“还没进去呢,你走什么?”

“我……”江之聆顿了顿,“晕人。”

许又今:“???”

“人太多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过高,”江之聆面不改色地扯,“我待久了会晕倒。”

不知道许又今信了没,江之聆只听到他又笑起来。

有什么好笑的。

江之聆没什么表情地看过去,再一次确信昨晚自己鬼迷心窍了,神志不清的时候什么头都点的下去,他就该在早上许又今敲门的时候假装睡死过去。

大概是他的表情太严肃了,许又今收了笑,说:“不是说了来帮忙?”

江之聆回想了一下前几天贺传声说的那几句话,脸更木了:“我以为是上前线当厨子,结果是来居委会当护工。”

“抱歉,我的问题。”许又今认错态度良好,“前几天确实,不过今天情况特殊,有位医生去临检口帮忙了,暂时抽不开身,志愿者嘛,不就是哪里需要哪里跑。”

他说着,又停了下:“不过我记得我跟你说过。”

江之聆:“有吗?”

听到他这么说,江之聆已经十分确信,许又今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,这边一直缺人手,昨晚才会去问他要不要来。

就算许又今真的提过……要么是他说得太委婉,要么就是江之聆根本没注意到。

“好吧,那就当没有,”许又今举起一只手,“不过你可以先试试,不用跟着救援队出去,就当换个地方发呆?”

江之聆:“……”

他在心底冷笑一声,想说跟你们这种成天往外跑的人没话聊。

在门口站了半天,很容易就引起了里面的人注意,负责查验的是个年轻女孩,见到人进来时忙里抽空地朝许又今笑了下,她低头跟眼前的人简单交代了几句,三两步往门口跑来。

“你们可算来了,”她嗓音微哑,“一大早上这边就我一个人,忙到现在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。”

许又今跟他介绍:“这位是段梨,目前中部避难所工作区的主要负责人。”

段梨眼前一亮,她拨了下散落到额前的头发,很期待地看着江之聆:“你好你好,你就是贺队说的那个专家吧,能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。”

江之聆:“什么?”

段梨自顾自往下说:“老实说,我真的没什么跟小崽子相处的经验,尤其是一大帮小崽子,看到一个我就头痛,看到一群我就能原地住院,不过他们这么可怜也不能放着不管,幸好贺队说他找了专业人士帮忙。”

江之聆:“实不相瞒,我的症状和你不相上下。”

“总之,”段梨完全忽略他说的话,一拍手就道,“我先带你上阅读室,楼下的人就麻烦许哥先帮忙照看一下。”

许又今应得很快:“好的。”

转身离开之前,他又想起什么似的从外套兜里掏出了一袋东西,越过段梨抛到江之聆手里,后者不明所以,接过来才发现那是一包糖。

五颜六色的包装,是江之聆五岁之后就不喜欢吃的玩意儿。

“前几天在生活区超市顺手拿的,”许又今已经抬脚往边上去了,他很快地朝江之聆眨了下眼,“哄小崽子说不定能用上。”

江之聆表情复杂地把那包糖装进口袋:“行吧。”

见他离开,段梨便转身准备走了。她看着瘦小,存在感却相当高,一双平底鞋更是给她踩出了上战场的架势,一路穿过人不算少的大厅到了楼梯口,一边三言两语帮江之聆简单介绍情况:“有一些是原先就在中部避难所的孤儿,有一些是后期逃难到这边的,小心台阶,哦对差点忘记问了,你怎么称呼?”

江之聆差点被这个极具设计感的楼梯绊一跤,才抬头道:“姓江。”

“好的江老师,”段梨推开二楼的玻璃门,“主要是最近有几个小崽子比较难搞,前几天不是发生了一起异变者入侵事件吗,好几个街区全面沦陷了。有个小姑娘是上个月才来中部避难所的,他父母是中央基地派来工作的研究员,救援队找到他们的时候,只有那个小姑娘活下来了。”

二层也是个很大的空间,原先是个亲子阅读室,布置的装饰更偏温馨童趣,小崽子们三三两两地窝在各个角落里,像一群刚出生的鸭子。

只有个短发的小姑娘一个人靠在窗边,听到门外的动静时回过头看了一眼,不出片刻又收回目光,好像窗外有什么格外吸引人的东西。

段梨说:“就是她,名字叫明乔,今年应该是七岁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